精準·融合·新生態丨人工智能與大數據創新峰會·教育發展論壇順利召開
精準·融合·新生態
2019人工智能與大數據創新峰會
教育發展論壇
2019年4月18日,由濟南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委會、百創學院、百度智能云、山東省民營企業高質量發展服務隊濟南一隊聯合主辦的人工智能與大數據創新峰會·教育發展論壇在濟南市喜來登大酒店主宴會廳隆重召開,來自全國產、學、研各界代表近千位嘉賓出席了會議。來自全國學術界近百家高校的院長、副院長、教授、副教授及創業家等信息化高管齊聚一堂,為全國高校人工智能與大數據教育教學事業發展、學科建設、產教融合提供了新的發展思路。出席由山東百創學院承辦的2019人工智能與大數據創新峰會·教育發展論壇的有:
齊魯軟件園發展中心副主任
張旭東先生
山東政法學院
網絡安全學院書記
唐紅女士
山東人機交互與虛擬現實
研究中心副主任
劉士軍先生
山東財經大學
管理科學與工程學院副院長
劉位龍先生
山東大學醫療健康大數據
研究院副院長
季曉康先生
山東省移動互聯
創新創業大賽秘書長
毛玉明先生
百創學院院長
張艷女士
百度智能云智學院
高級產品經理
馮磊先生
百創學院CEO
郭延海先生
山東華芯半導體
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張音女士
湯尼機器人技術總監
高佼先生
本次教育發展論壇對推動高校人才培養改革,鼓勵高校教育教學轉型升級,創新校企合作模式,加快人工智能、大數據專業建設和人才培養具有重要意義。論壇中多次提到2019年科技界的關鍵詞是人工智能、大數據。在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新舊動能轉換的時代背景下,國家、社會和企業對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化人才的需求和渴望比以往任何時侯更加強烈。高校始終是人才第一,資源、創新第一動力的結合點。
齊魯軟件園發展中心副主任張旭東先生致歡迎辭,他強調,經濟轉型升級更重要的基礎是人才,技術創新更需要依賴科技型人才。當前,我國正在發展數字經濟,推動數字產業化,不斷催生新業態和新模式,就離不開核心技術的研發與創新。
齊魯軟件園發展中心副主任
張旭東先生
本次創新峰會教育發展論壇匯聚了國內頂尖的高校學者和優秀的企業家,本次教育發展論壇將緊緊圍繞人工智能與大數據時代下的產學研協同發展的主題展開全面論述與討論,揭秘人工智能與大數據技術對教育變革的影響為全國高校人工智能與大數據教育教學事業發展、學科建設、產教融合提供新的發展思路。
由百創學院院長張艷女士主持的圓桌論壇中她提到:本次圓桌論壇是為這些專家學者以及企業間的廣泛、深入交流,搭建起了一個平臺,讓人工智能與大數據在教育領域的挖掘應用,不斷地走向實踐,走向深度的融合,為我國教育的改革與發展提供科學的依據和指導。高校與企業間的合作、交流、研究與產業結合等方式,將不斷推動人工智能與教育的深度融合,本次峰會旨在引領我國人工智能教育創新、科技創新、人才培養和技術應用示范,帶動我國人工智能總體實力的提升。
百創學院院長
張艷女士
作為產教融合型企業,在校企合作方面應該做出的努力和規劃?百創學院郭延??偨浝碚J為:校企合作是現代高校教育專業發展的必經之路。高校理論知識豐富、學生活動豐富多彩,可以讓學生綜合發展;企業有敏銳的市場嗅覺、洞悉市場需求和發展趨勢,培養學生可以專向發展,兩者結合將可以合作共贏。加強校企合作,有利于院校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有利于促使企業參與學校專業論證、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工學結合課程開發、師資隊伍建設、深化教學改革;有利于院校緊密結合崗位、職業和行業的要求,進行準確的辦學定位,因地制宜地為社會適時培養所需要的緊缺人才;有利于實現校企之間優勢互補、資源共享、互惠互利和共同發展。在校企雙方緊密合作過程中,實現了學校、企業、學生三方獲益。
校企合作符合企業培養人才的內在需求,有利于企業實施人才戰略。企業獲得了實惠與利益,提高了參與教育培養人才的積極性,主要表現在:學校讓合作企業優先挑選、錄用實習中表現出色的學生,使企業降低了招工、用人方面的成本和風險;使企業感受到接受學生頂崗實習不僅不是負擔,而且成為有效的勞動生產力,降低了勞動力成本。
百創學院CEO
郭延海先生
本次教育發展論壇由院長、專家、教授們談論人工智能與大數據教育教學及人才培養思路,我們意識到人工智能領域的校企合作正在變得越來越重要,校企合作是現代高校教育專業發展的必經之路。教育發展論壇圓桌論壇的順利召開加強了校企合作意識,有利于院校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有利于促使企業參與學校專業論證、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工學結合課程開發、師資隊伍建設、深化教學改革;有利于院校緊密的結合,滿足崗位、職業和行業的要求,進行準確的辦學定位,因地制宜的為社會培養所需要的緊缺人才;有利于實現校企之間優勢互補、資源共享、互惠互利和共同發展。
百度智能云智學院高級產品經理
馮磊先生
山東省移動互聯
創新創業大賽秘書長
毛玉明先生
山東大學醫療健康大數據
研究院副院長
季曉康先生
湯尼機器人技術總監
高佼先生
圓桌論壇丨人工智能與大數據產學研發展